绿色金融,是指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其作用主要是引导资金流向资源节约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引导企业的生产注重绿色环保。
近年来,中国雾霾现象呈严重化趋势,日益成为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难题。不仅如此,水体污染、土地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能源资源浪费和过度使用等现象仍较普遍。环境破坏已对人民的生活质量、经济实力、恢复力和长期增长带来巨大风险,环境污染成本占GDP的3-6%左右,人们开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末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6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7.3和3.36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2022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比上年末高7.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9.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3万亿元。
随着绿色环保相关制度、标准、规定的执行和监管执法不断收紧,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类市场主体因而形成了关注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拓展绿色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等。2021年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提出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支持金融机构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动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对生态保护修复的投资力度。2022年6月1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2年7月29日,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原则》的发布标志着国内初步统一、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建立,对促进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2022年8月25日,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提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在重庆市基本建立组织多元、产品丰富、政策有力、市场运行安全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绿色金融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绿色金融的国际发展状况及国内发展环境。随后,报告详细解析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并具体分析了绿色金融细分市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的投资潜力。然后,报告分析了部分区域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及重点领域绿色金融市场的需求潜力。最后,报告重点分析了绿色金融行业的投资潜力,并对绿色金融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