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金融”指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动态融合。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改善客户体验、提高服务效率等;其参与者不仅包括为金融机构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的公司,也包括传统金融机构、新兴金融业态以及金融业不可或缺的监管机构等;这些参与者共同组成智能金融生态系统。
金融发展与科技是密切相关的,回顾其发展历程,金融机构一直是信息技术最积极的应用者。总体来看,科技驱动金融经历了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金融网络化和移动化、金融自动化和智能化三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金融自动化和智能化阶段。
金融领域天然的数据属性与智能化需求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加之政策和资本的驱动,人工智能落地金融场景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借助AI技术实现金融场景创新是行业普遍关注的课题,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理财、投研、信贷、保险、风控、支付等领域得到实践,并呈现出向各个领域渗透的趋势。
当前,参与到“AI+金融”应用场景的企业大致分为传统金融机构、各类互联网公司(如: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和人工智能技术类公司等。
近年来,国务院、科技部、工信部和民政部等各大国家机关不断推出加快人工智能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快人工智能在重点领域落地情况。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专门提出了“智能金融”的发展要求,指出要建立金融大数据系统,提升金融多媒体数据处理与理解能力;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鼓励金融行业应用智能客服、智能监控等技术和装备;建立金融风险智能预警与防控系统。2020年央行相继出台了其他安全管理规范,如《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安全管理规范》、《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等等。这三个规范和《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性质类似,属于偏向具体应用的规范。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
有了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辅助,金融服务将做到“千人千面”,更透彻地感知客户需求和识别客户行为模式,实现“个性化”定制;并将更及时地预测金融市场价格变化,洞察金融市场的风险,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结算、更加综合的金融服务、更加安全的财富管理,打造一个开放透明、充盈着丰富信息资源的金融世界。2020年“新基建”中运用到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同样是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会经常运用的技术。因此,“新基建”的兴起,也让银行业金融科技的转型动力加强。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智慧金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智慧金融相关概念特征及发展阶段,接着中国智慧金融行业发展环境及运行状况。随后,报告详细解析了智慧金融的应用场景:智能投顾、智慧银行、智能保险、智能支付、智能营销、智能风控等行业的发展状况,并对智慧金融行业重点企业案例进行了分析。最后,报告对智慧金融行业的投资价值进行了评估,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