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货市场从1988年初开始,经历了孕育、试点、整顿、规范发展等阶段。如今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得到了正常发挥,并在指导现货生产、消费与流通,促进现货市场流通秩序建立,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日益明显,服务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
2020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在农产品、金属和能源三类品种的成交量排名中,中国期货品种包揽农产品前十名、金属前四名;期货期权品种加速推出,衍生品体系更加完善;期货公司资本实力增强,经纪业务收入增长近五成,资管产品规模同比增长52.57%。2020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61.53亿手(单边,下同)和437.5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29%和50.56%。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占全球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13.2%,较2019年占比11.5%提升了1.7个百分点。2020年,中国期货市场加快新品种上市步伐,全年一共上市了12个品种,包括4个商品期货品种、8个商品期货期权品种。截至2020年底,中国期货与衍生品市场上市品种数量达到90个。截至2020年底,中国期货公司总资产9848.25亿元,净资产1350.01亿元,资本实力有所增强。期货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经纪业务、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具体来看,截至2020年底,经纪业务收入192.30亿元,同比增长49.13%;投资咨询业务收入1.26亿元,同比减少11.14%;资产管理业务累计收入8.97亿元,同比增长16.05%,截至2020年底,资管产品数量共1262只,产品规模2181.20亿元,产品规模同比增长52.57 %。风险管理公司业务本年累计业务收入2083.50亿元,同比增长17%。
20世纪90年代,我国市场化价格改革的需要催生了我国期货市场,可以说,期货市场的设立就是对我国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缺失的及时供给。近30年的发展,期货市场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期货市场加快创新发展步伐,积极服务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资源市场化配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
2021年7月15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期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明确立案程序和执法权限、规范调查取证行为、完善查审机制、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对当事人的权利保障和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将为提升稽查处罚效能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营造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2021年11月26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衍生工具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产计量规则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此明确《衍生工具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产计量规则》(银监发〔2018〕1号)中净额结算有关内容在我国法律和监管框架下的可执行性。2022年1月,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安全检测规范》金融行业标准,规定了证券期货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安全检测的总体要求及检测方法等,适用于信息安全检测服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安全测试评估、自动化安全检测工具的设计与开发等。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主线,就促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做了制度安排,扩展期货公司业务范围,为增强期货公司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更好服务实体企业,预留了法律空间。2022年4月29日,证监会就《证券期货业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主要包括证券期货业网络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网络安全运行、数据安全统筹管理、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促进与发展、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
展望未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良好,长期基础制度建设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外部环境不断改善,期货市场风险控制能力逐渐加强,同时科学化管理水平稳步提高,这些都为期货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在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期货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期货的定义、分类及其产业体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期货业的发展概况,并具体解析了农产品期货市场、金属期货市场、能源化工期货市场、股指期货市场和国债期货市场。随后,报告细致分析了期货业重点企业运营状况、跨业合作发展和竞争状况。最后,报告对中国期货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进行科学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