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为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则助推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当前中国铜产量位列世界第二,锌和铝的产量位列世界第一,铜铝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通过改革开放以后长足的发展,中国有色行业产销规模在全球占有突出的地位。与有色金属行业取得的成绩相伴随,上海期货市场有色金属的交易量也在不断增长。
2020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在农产品、金属和能源三类品种的成交量排名中,中国期货品种包揽农产品前十名、金属前四名。2020年期货期权品种加速推出,衍生品体系更加完善,在商品品种方面,上期所上市了4个品种,包括低硫燃料油、国际铜期货和铝、锌期权;郑商所上市了3个品种,包括短纤期货和菜籽粕、动力煤期权;大商所上市了5个品种,包括液化石油气期货和液化石油气、聚丙烯、聚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期权。2021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3.48万吨(双边),同比下降41%,成交额13.08万亿元,同比下降42%;上海期货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9.71万吨(双边),同比下降11.3%,成交额34.19万亿元,同比下降17.5%。截至2021年底,国内黄金ETF基金总持仓量75.28吨,达历史最高水平,较2020年同期的60.91吨增长23.6%。
金属期货市场助推了金属行业的发展。期货市场有助于金属行业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金属行业市场化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风险管理的工具。随着有色行业、期货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金属行业在全球有色品种的定价权方面的影响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上海规则”和“上海价格”已经获得了行业有效的认同。2021年6月21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期货投资者信用风险信息共享管理规则(修订)》,推进期货投资者信用风险信息的交换与共享,防范和降低期货投资者的信用风险,保障信用风险信息的准确、安全和正当使用,实现信用记录的电子化储存,进一步加快期货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2021年7月15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期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明确立案程序和执法权限、规范调查取证行为、完善查审机制、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对当事人的权利保障和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将为提升稽查处罚效能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营造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中国金属期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反映了运用以金属能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期货市场近年来的平稳运行和市场监管能力的增强都充分显示中国已经具备积极稳妥发展金属期货的客观条件,中国金属期货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金属期货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期货及金属期货的基本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金属期货市场发展环境和现状。然后,报告具体介绍了铜期货、铝期货、锌期货、黄金期货、铅期货、钢材期货、白银期货等细分市场的运行情况,最后分析了国内外金属期货市场重点交易所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