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概念最早由美国Cowboy Venture投资人Aileen Lee在2013年提出,企业门槛较高,通常对地区/国家的科技、产业、社会变革以及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和促进作用。简单定义就是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也有投资机构将“初创”定义为成立不到10年。独角兽企业被视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主要出在高科技领域,互联网领域尤为活跃。
2021年全球共有1058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42个国家,221个城市。其中,美国以487家排名第一,比2020年增加254家;中国以301家排名第二,比2020年增加74家。美国和中国占全球独角兽总数的74%。全球独角兽TOP10榜单中,中国有3家企业入围。其中,字节跳动以2.25万亿元估值位列第一,蚂蚁集团以1万亿元估值排名第二,菜鸟网络估值2200亿元,跻身榜单第九名。
“京沪深杭”成为我国独角兽企业的主要集聚地,占独角兽企业总数的76.5%。四地创新氛围浓厚,创业文化开放包容,双创示范基地、孵化器等创业载体提供了丰富的创新资源,为独角兽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地方政府根据独角兽企业的成长规律,形成了种子企业遴选、孵化、加速、落地等比较顺畅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政策,塑造了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例如,杭州近年来积极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经济体系,构筑适于独角兽企业成长的综合生态优势,培育出贝壳社、六和桥、楼友会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众创空间。特别是其大力推进基金小镇建设,集聚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各类投资基金的举措,为独角兽企业快速涌现提供了良好条件。
从行业领域来看,优质的独角兽企业近年来在智能硬件、大健康等新兴领域集中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智能硬件领域,该领域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独角兽企业,例如大疆创新、柔宇科技、优必选科技等。这些“独角兽”聚焦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其创新发展与带动效应,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为积累以创新驱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新兴技术培育并打造新产业新业态等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7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支持15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包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数字化治理、产业平台化发展、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无人经济”、培育新个体经济支持自主就业、发展微经济鼓励“副业创新”、探索多点执业、共享生活、共享生产、生产资料共享及数据要素流通。2020年7月,山东省政府部门印发《山东省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提出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发展环境,持续引导激励中小企业以“四新”促“四化”,着力打造新标杆、培育新动能、引领新发展。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五章。报告依托庞大的调研体系,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独角兽企业基本概念、国际独角兽企业发展状况、国内独角兽企业发展环境和现状、汽车交通领域、金融科技领域、企业服务领域、电子商务领域和其他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发展进行分析,接着对独角兽企业区域发展、瞪羚企业发展、已上市退出的独角兽企业经营状况、投资计划及前景预测等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帮助客户全面把握独角兽企业的总体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