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020-2022年国际船舶制造业发展分析
1.1 世界船舶制造业的概况
1.2 韩国
1.3 日本
1.4 其他国家及地区
第二章 2020-2022年中国船舶制造业PEST环境分析
2.1 政策环境
2.2 经济环境
2.3 社会环境
2.4 技术环境
第三章 2020-2022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分析
3.1 船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2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综述
3.3 2020-2022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3.4 2020-2022年中国船舶对外贸易状况
3.5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3.6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对策
第四章 2020-2022年集装箱船市场分析
4.1 集装箱船的相关概述
4.2 2020-2022年国际集装箱船市场发展分析
4.3 2020-2022年中国集装箱船市场发展分析
4.4 2020-2022年中国超大型集装箱船发展分析
4.5 集装箱船舶超大型化边际成本瓶颈分析
4.6 集装箱船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第五章 2020-2022年干散货船市场分析
5.1 干散货船简介
5.2 2020-2022年国际干散货船行业发展分析
5.3 2020-2022年中国干散货船市场发展分析
5.4 干散货船舶成本管控状况与发展策略分析
5.5 干散货船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第六章 2020-2022年油轮市场分析
6.1 2020-2022年油轮市场发展现状
6.2 2020-2022年中国油轮制造业发展分析
6.3 油轮市场关注重点及发展前景预测
第七章 2020-2022年游艇市场分析
7.1 游艇相关概念
7.2 2020-2022年世界游艇行业发展分析
7.3 2020-2022年中国游艇产业发展分析
7.4 中国游艇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综合分析
7.5 中国游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6 中国游艇产业未来发展分析
第八章 2020-2022年中国重点省市船舶制造业的发展
8.1 辽宁省
8.2 江苏省
8.3 浙江省
8.4 广东省
8.5 福建省
8.6 山东省
8.7 其他省份
第九章 2020-2022年中国船舶及浮动结构体进出口数据分析
9.1 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
9.2 主要贸易国进出口情况分析
9.3 主要省市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十章 2020-2022年中国船舶配套行业发展分析
10.1 2020-2022年全球船舶配套行业发展分析
10.2 2020-2022年中国船舶配套行业发展分析
10.3 2020-2022年中国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0.4 中国船舶配套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5 中国船舶配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十一章 2020-2022年船舶制造业其他相关行业发展分析
11.1 钢铁业
11.2 修船业
第十二章 2020-2022年船舶制造业竞争分析
12.1 中国船舶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12.2 中国船舶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12.3 中国船舶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12.4 提升我国船舶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12.5 中国船舶企业竞争提升战略
第十三章 2019-2022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典型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3.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3.2 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3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13.4 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13.5 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6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四章 船舶制造业投融资分析
14.1 航运企业船舶投融资的内涵及特征
14.2 国际船舶工业投融资发展分析及启示
14.3 中国船舶工业融资状况分析
14.4 造船供应链融资模式及风险管理分析
14.5 中国航运企业船舶融资风险分析
14.6 中国航运企业船舶融资决策的原则
14.7 保障我国航运企业船舶融资决策实现的措施
第十五章 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
15.1 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15.2 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15.3 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
15.4 和仕咨询对2022-2026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预测分析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等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对促进劳动力就业、发展出口贸易和保障海防安全意义重大。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和科研体系健全,产业发展基础稳固,拥有适宜造船的漫长海岸线,发展船舶工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也为船舶工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我国船舶工业有望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2021年,全国造船完工397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承接新船订单67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8%。2021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95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8%。2021年,我国船企抓住市场回升机遇,巩固散货船优势地位,共承接散货船3219万载重吨,占全球总量的76.4%。集装箱船订单实现超越,共承接集装箱船2738万载重吨,占全球总量的60.9%,其中,15000标准箱(TEU)及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69艘,占全球份额49.6%。在高端船型细分市场上持续发力,承接化学品船、汽车运输船、海工辅助船和多用途船订单按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2.7%、76.6%、64.7%和63.3%。全球18种主要船型分类中,我国有10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1-6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85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6%,其中海船为593万修正总吨;新接订单量224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1.3%,其中海船为1113万修正总吨。1-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5.2%、50.8%和47.8%,按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2.0%、47.7%和41.5%,国际市场份额均位居世界第一。
2020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提出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全面覆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船厂应用等领域,基本达到国际先进造船国家同等水平。2020年9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深化改革推进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两步走”的推进方式,明确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35年,形成“权责清晰、规范高效、监管有力、服务优质”的船舶检验新格局,船舶检验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前列,实现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2021年2月,工信部就《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制定30项以上智能船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研究提交国际标准立项草案5项,基础共性标准形成支撑,关键技术应用标准取得突破。2022年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22年度船舶技术法规立项计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第2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此举有利于船舶技术后续的规范发展。
根据十四五规划,航运业的绿色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将为一些小型和小众船型的新造船板块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中国整体造船市场将呈现出三大主力船型以外的多样化发展。未来五年内我国支线集装箱船、小型和大型LNG船以及海上风电船舶建造前景向好;邮轮板块受益于疫情后游客数量增长、中国邮轮港口建设的影响,中长期发展前景光明。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船舶制造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五章。首先介绍了国际国内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概况,然后分别介绍了集装箱船、干散货船、油轮、游艇等船舶制造业细分领域的发展。随后,报告对船舶制造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进出口数据分析、关联产业发展分析、行业竞争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对国际国内船舶制造业发展前景与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