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最早倡导绿色拆船的国家,是国际海事组织(IMO)拆船外交大会审议通过《2009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以下简称《香港公约》)的主要贡献国之一。目前,中国与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四国,承担了全球约95%以上废旧船舶的拆解,是世界上五大拆船国家之一。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拆船业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对减少或消除废旧船舶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废旧船舶物资的循环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更成为了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造船、航运大国,在国家实施海洋战略、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进程中,中国拆船业作为处于船舶产业链末端的行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拆船业通过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化解过剩的拆解能力,中国拆船协会通过力争保有一定数量、规模可控、布局合理的国内拆船企业,使拆船业在消除废弃船舶对环境影响、实行船舶资源循环再利用,确保港口、航运与渔业、海工生产安全等方面,发挥其在船舶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作用。
自2017年4月18日,十八届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 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决定2019年前制定“分行业分种类制定禁止固体废物进口时间表”,逐步取消进口固体废物之后,国内加快了对进口固废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政策调整。“十三五”期间,中国拆船协会会员企业拆解国内外废船855艘,318.59万轻吨,拆解轻吨量同比减少70.39%;仅完成“十三五”规划拆解量目标的63.72%;废船成交贸易额约为46亿元。即便如此,中国拆船业也为节约资源、节能减排作出了巨大贡献。“十三五”期间,中国拆船业回收利用废船可再生资源共可节约325万吨精矿粉,减少850万吨原生铁矿石开采,节约100万吨标煤和550万吨水耗,减少3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此外,还完成各类废旧船舶中大量船用氟利昂等制冷剂和哈龙灭火剂的有效回收与循环利用。
未来,从废船供应市场分析,未来几年国内外航运业仍将低迷,运力过剩状况难以扭转,再加上《香港公约》即将生效、欧盟拆船法案实施,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的新要求以及新船投入倒逼老旧船舶淘汰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老旧船舶继续退出市场的步伐不会停止。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拆船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六章。首先介绍了拆船业的特点、发展意义等,接着分析了国内外拆船业的现状。随后,报告分析了主要地区拆船业的发展及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分析了拆船业的投资潜力与未来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