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很多,纵观国内外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热解、生化、填海、堆山造景和综合利用等,各城市根据垃圾成分、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传统习惯等选择垃圾处理方式。各城市虽然采取的处理的方式不同,但最终都会向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方向发展,并首先以无害化为基本的最终目标。随着城市人口和垃圾量的猛增,垃圾处理费用呈几何数目增加,其经济效益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了《“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500多座,城镇生活垃圾设施处理能力超过127万吨/日,较2015年增加51万吨/日,新增处理能力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2%,全国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厂254座,累计在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厂超过500座,焚烧设施处理能力58万吨/日。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约45%,初步形成了新增处理能力以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发展格局。站在新起点上,2021年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全国焚烧厂数量从505家增至678家,增幅34%,创历史新高;生活垃圾焚烧能力从年初的59万吨/天增长至73万吨/天,增幅24%。
近年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政策环境逐步优化。2021年5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到2025年底,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基本满足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县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到2025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等具体目标。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2021年11月12日,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建设项目评价导则》(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建设项目管理,规范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建设项目评价工作。2022年1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65%左右。2022年8月19日,国管局等四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一章。报告首先介绍了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概念、全球生活垃圾处理状况、影响国内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的社会背景、政策背景和行业背景。接着分析了国内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状况及相关细分行业状况,然后对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区域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做了详实的解析,并对生活垃圾处理重点企业进行了透彻的研究,最后对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的投资状况和发展前景做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