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是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对象。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快速的城镇化过程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固体废物也呈现了迅速增加的趋势。
2020 年,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 36.8 亿吨,综合利用量为 20.4 亿吨,处置量为 9.2 亿吨。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7 281.8 万吨,利用处置量为 7 630.5 万吨。
区域层面,目前广东正加强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持续推进底数摸查系列工作。截至2020年7月31日,广东省平台注册单位12.99万家,已有5.53万家产废单位完成了2019年度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工作,申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771.49万吨。已有8.13万家产废单位完成了2019年度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其中工业企业5.10万家),已申报危险废物产生量488.01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持续性,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妥善处置已成为我国在快速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2021年10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通知。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共伴生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废为重点,支持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鼓励应用于替代原生非金属矿、砂石等资源。2021年11月8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固体废物(试行)》(HJ 1200-2021),这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排污许可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强化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指导和规范排污许可证中工业固体废物相关内容的申请与核发工作的重要举措。2021年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逐步将产生工业固体废物单位的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其排污许可证。2022年1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其中,冶炼渣达到73%,工业副产石膏达到73%,赤泥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提高。
疫情后的固废处理市场,瓜分大战一触即发。截至2020年5月,已有25个省份将568个固废处理项目列入年度重点项目计划。可以明确进展阶段的542个项目中,拟建项目264个,在建项目278个。其中,工业固废及资源回收利用含332个项目。我国工业固废处理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并未真正成熟起来,行业景气度较高,发展速度迅速,是进入的好时机。建议关注启迪桑德、首钢股份、宝钢股份、中国铝业等重点企业在工业固废处理领域的投资模式及布局方向。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二十章。首先介绍了工业固废的概念、类型、地域分布及危害,并对国外工业固废管理经验进行了解析,接着分析了中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并具体介绍了钢铁工业固废、尾矿、赤泥、煤矸石等细分行业的发展。随后,报告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试点基地、重点区域市场、重点企业经营状况以及项目投资案例进行了分析。最后深入分析了中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行业的投资现状及潜力,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