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即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的项目融资方式,目前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PPP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PPP模式能够将各类社会资金引入环保产业的建设与经营,一方面拓展资金来源,分散政府的资金风险,促进环保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私人部门为了在特许经营期内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会在建设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从而提升环保设备设施的运转效率。
截至2020年末,累计绿色PPP项目数量5826个同比增加7.57%;绿色PPP项目占比进一步上升,从2019年末的57%提升到2020年的58.1%。2020年末,绿色PPP项目总投资额增至56206亿元,同比增长8.77%,2020年投资额占比达到36.3%。2022年6月,共有63个项目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包含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多个环保项目。
2020年2月28日,财政部发布了《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 PPP项目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为推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PPP项目规范运作,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和合同管理工作,组织编制了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和垃圾处理PPP项目合同示范文本。
环保项目正成为PPP的热点。其中,大气污染、污水与黑臭水体、危废处置、农村环境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环保PPP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十五章。首先介绍了PPP模式相关概念和运行状况,接着分析了环保PPP模式的发展环境和应用进展,然后具体介绍了水处理、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主要环保领域PPP模式应用状况。随后,报告解读了环保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和PPP模式环保产业基金的发展,并具体介绍了环保PPP模式的典型项目和典型企业。最后报告对环保PPP模式的投资机会、投资风险、投资策略进行了细致的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