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处于“生产包围服务”的格局。从上海具体区县来看,浦东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规模最大,大型环保企业数量最多;闵行区的产品型环保企业最为活跃;而位于上海中心区域的虹口、杨浦、徐汇则分别在节能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节能产业技术研发高地、产业研究与开发服务等方面占据优势。
2021年上海全社会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约1120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2.6%;全年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91.8%,比上年上升3.8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年日均值6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日均值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9%;细颗粒物(PM2.5)年日均值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二氧化氮年日均值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9%;一氧化碳年日均值0.6毫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达标率94.5%,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2022年,上海全社会环保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保持在3%左右。
政策层面,2021年5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上海市2021-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23年,上海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生态空间规模、质量和功能稳定提升,生态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2022年2月15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意见,上海市将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相关标准制定工作,加大相关塑料制品的执法检查力度,鼓励和推进绿色认证。2022年6月24日,上海人大网公布了《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正案(草案)》,《修正案(草案)》共十六条,主要包括固化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制;完善光污染治理规范;强化环境治理举措三部分内容。2022年7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危险废物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安全监管与环境监管联动机制;保持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总体平衡,完善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体系。2022年7月30日,《上海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根据方案,到2025年,农村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2022年7月21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并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居民类似的困扰将得到改善。根据条例,除了外滩、北外滩和小陆家嘴地区,上海市明确禁止设置直接射向住宅居室窗户的景观照明。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上海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环保产业的基本定义、国内发展概况等,接着分析了上海市环保产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上海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随后,报告对上海环保产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分析了上海市环保产业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