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汽车及零部件 >> 破局,中国轮胎企业全球围猎

破局,中国轮胎企业全球围猎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集团整理 作者:和仕咨询整理 阅读量:389 发布时间:2024-01-19

2022年10月,美国轮胎市场再度向东南亚轮胎厂“开炮”——说是针对泰国卡车胎,但实际上真正想要进行双反处罚的是中国轮胎企业在泰国生产的卡车轮胎。

不过,纵观此前发布的全球轮胎产能布局来看,中国轮胎企业对于美国的双反处罚早有准备——已有不少轮胎企业将卡车轮胎产能已经“抱团”向泰国以外的产能基地迁徙,这也意味着这次针对泰国卡车胎的双反处罚如若成立,其对多数轮胎企业的销量影响十分有限······

中国轮胎企业海外产能大迁徙

01

曾经为了不少国家或地区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轮胎企业集体“搭巢”东南亚。一方面,原材料运输的便利和当地的支持政策可以帮助轮胎企业更好地节省成本支出;另一方面,2020年以前的东南亚还很少被欧美轮胎市场的“双反”之手拿捏,因此在这里建厂也更容易继续发挥价格优势。

2023年前三季度,东南亚主要轮胎出口国家(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的乘用车单胎出口均价约为每条270元,远远低于加拿大和日本地区出口到美国的轮胎单价,甚至比运输成本更低的墨西哥的每条轮胎价格还要低上230元左右——中国轮胎通过东南亚工厂继续发挥着难以匹敌的价格优势。

而这种优势在2022年到2023年的全球通胀高压下,成为了销量的重要保障,因此,那些产自东南亚的“中国轮胎”用一种新的迂回战术继续在美国拓展销售市场。

但是这种迂回战术也在近两年带给轮胎企业高销量和高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场潜在的危机——美国开始对东南亚出口的轮胎双反了!

虽然中国轮胎企业会抗诉,会当庭反驳倾销指控,但是其对于最终结果的影响非常有限。在市场份额和利益面前,轮胎贸易的博弈非常残酷。

那怎么办?

重复十年前的方案——产能大转移。

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中国轮胎企业就在探索新的产能基地。玲珑在塞尔维亚开启了第一家中国工厂建设。而这一建设在2024年开始发挥作用:海外双基地的优势,可以帮助玲珑根据贸易政策的变化更灵活地把控轮胎出口布局。此前,其表示,正在将对美出口的全钢胎订单交由其欧洲产能基地生产。

与玲珑一样多点布局的不少头部轮胎企业。2022年底,森麒麟宣布在西班牙推进其欧洲产能建设。2023年,森麒麟又在摩洛哥布局,利用摩洛哥当地的汽车产业优势布局了非洲产能。

2023年底,赛轮轮胎披露了其墨西哥新建工厂筹建工作,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北美布局产能的轮胎企业。

2024年,有消息称中国轮胎巨头中策已经为其第二个海外基地选址了印度尼西亚,为其轮胎出口增加更多销量和渠道。

此外,还有不少轮胎头部企业在2023年传出了在欧洲和北美建厂的消息。全球化多基地布局分散化正在帮助中国轮胎企业自如应对全球“封杀”危机——更多通道助力中国轮胎增加全球影响力。

而这样的举措更多得益于近十年轮胎企业的出口经验。

中国轮胎出口,痛苦的十年

02

从2009年开始,海外市场几乎是将中国轮胎在各个细分市场全都“围追堵截”了一遍,从中美轮胎特保案中对中国全钢半钢轮胎连续三年的特别关税(55%、45%和35%),到高达105%的中国OTR轮胎反倾销、反补贴税率(后撤销),再到欧盟高达35.5%的中国卡客车轮胎关税,再到美国对中国卡客车轮胎此前高达63.34%的双反制裁。在中国轮胎企业出口最重要的两个市场,中国轮胎遍体鳞伤。

而除此之外,泰国、印度、阿根廷等市场也对中国部分轮胎产品实施双反制裁,中国轮胎产品遭受到了全球轮胎市场的围追堵截。

2009年到2019年期间,不少曾经的轮胎75强在全球不同市场反复叠加的双反税率折磨下,直接从登顶之路“跳崖”,中国至少有5家大型轮胎企业因为“双反导致出口订单锐减”而破产。可以说从2009年开始,中国轮胎企业就已经进入了销量的“炼狱模式”。

不过深受炼狱折磨的多数是中型轮胎企业,大型轮胎企业应对双反则更加灵活——2016年,中国头部轮胎企业开始加速在东南亚“跑马圈地”,通过在泰国和越南建厂,中国头部轮胎企业还是实现了对欧美轮胎出口的增长。

在中国从美国轮胎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地掉落之时,泰国和越南对美轮胎输入量“扶摇直上”。2023年,泰国仍是美国二级市场最大的乘用车胎、商用车胎进口来源地。

新一轮全面封杀开启,中国轮胎“插翅难逃”

03

当然,海外轮胎市场也不傻,看着东南亚地区不断递增的中国轮胎企业数量,他们将“双反”之手再度伸向了东南亚。2020年5月13日,美国对产自韩国、泰国、越南、中国台湾的全钢及半钢轮胎发起调查,并于2021年对上述地区出口美国的轮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双反裁决。虽然在2023年美国方面对部分企业降低了税率,但是其对中国,甚至是亚洲轮胎的态度依然没有变——封杀,绝对不能让他们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

因此,2023年美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再次采纳了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的双反调查申请,开始调查在进口轮胎市场份额第一的泰国产卡车轮胎,即再次对中国东南亚轮胎厂“使绊子”。

但是得益于早已规划好的产能大迁徙,多数中国轮胎企业对于此次双反的反应非常平淡。甚至对美国再次开启的针对中国出口的卡车胎的落日审查也非常平静——即使美国继续现行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对于中国卡车胎出口的影响也相当有限。

有企业表示,由于当前的中国轮胎企业海外产能布局已经不再拘泥于东南亚,且当前出口到美国的轮胎产品也不再是从中国工厂制造,因此美国11月开启的泰国客车胎双反调查和对中国卡车胎双反日落审查,几乎对中国头部轮胎企业,以及对有海外基地的中国大型轮胎企业的影响非常有限。

全球轮胎布局策略正在复制粘贴

04

实际上,产能布局全球化之路几乎是此前所有国际头部轮胎企业发展壮大的经验。在上个世纪,不少欧洲轮胎企业正是通过在南美建厂,实现了对美洲大陆轮胎生意的拓展。从全球轮胎企业产能分布上来看,外资轮胎企业的海外产能布局较中国轮胎企业数十倍之多。

例如,2022年底,米其林在海外的轮胎厂已经超过了40家;普利司通的轮胎厂超过了35家;固特异的海外轮胎厂数量也在30家以上。可以看出,全球轮胎企业三巨头的海外产能布局规模之大,而这也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了在不同地区的本土化运营。

而中国轮胎企业想要在全球市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大概率也要具有这样的魄力——多点布局全球产能,站在更高的视野来围猎全球轮胎市场······

Online consultation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10-672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