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装备制造 >> 2024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达到208亿元

2024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达到208亿元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集团 作者:和仕咨询集团 阅读量:25 发布时间:2025-05-15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其原理突破了传统减材制造(如切削加工)和等材制造(如锻造、铸造)的局限,通过将材料逐层堆积,直接将数字模型转化为三维实体。这使得复杂结构的制造无需模具,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了生产灵活性,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

目前,全球3D打印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中国,3D打印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根据和仕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达到208亿元,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业链逐渐完善。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技术和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同时,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教育、建筑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各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根据和仕咨询集团发布的《中国3D打印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达到127.58亿美元,相比2023年增长7.5%。预计到2030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853亿美元,2025-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23.4%。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各行业对3D打印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高端制造领域对复杂零部件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以及消费级3D打印市场的逐渐兴起。

国家高度重视3D打印产业发展,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中,增材制造被列为重点任务,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3D打印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广增材制造技术用于提升再制造加工水平;工信部发布《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将增材制造技术纳入工程机械、基础零部件、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和仪器仪表等五大行业。各省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产业园区建设等方式,支持3D打印企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

和仕咨询集团行业分析人士表示,3D打印原材料种类繁多,部分高端原材料依赖进口,存在供应不稳定和价格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企业利润;供应中断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此外,原材料性能和质量稳定性也可能影响3D打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Online consultation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10-672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