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交通运输 >> 低空经济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整理 作者:和仕咨询整理 阅读量:7 发布时间:2025-04-29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有法可依”的发展新阶段。
2024年3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2024年7月颁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随着低空飞行活动日益增多,低空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成效逐步显现,未来几年,我国低空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和仕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4.6亿元。其中,在低空经济规模贡献中,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贡献最大,接近55%。
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低空经济在农业、物流、交通、应急救援、文旅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2017年至2022年,农业植保无人机销量从1.17万台增长至2.22万台,2023年,中国注册无人机数量达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无人机飞行时长达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发展。
低空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市场规模和需求量正迅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超过3.5万亿元。农业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全球最大的农业无人机应用市场——中国,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每年作业超过21亿亩次,大幅提升了农业植保的效率和精度。
随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低空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将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