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现代农业 >> 农业强国利器,农机推动产业升级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整理 作者:和仕咨询整理 阅读量:531 发布时间:2023-02-17
核心观点
农用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所有动力机械的总称。经济效率、农机补贴、土地流转政策、农民收入提高是驱动农机行业发展主因。海外发达国家农机设计制造起步早,农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我国农机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迅速;棉花及主粮作物机械化率均超过85%,其他作物及渔牧、设施农业等机械化率较低。我国目前农机市场规模约5310亿元,品类数量仅约发达国家50%,人均农业产值不足美国10%,农机智能化水平低,核心零部件亟待突破。欧美日农机龙头CR3全球市占率约30%,格局较为稳定;国内农机龙头CR3国内市占率超10%,行业集中度提升态势明显。
▍行业概况:农用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所有动力机械的总称。
产业链:农机行业上游包括钢材等原材料以及核心部件供应商。中游包括各类农机加工、制造、集成企业。下游则为农业机械用户、农户、农场等。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作物收获机械、畜牧业渔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设施农业机械等。
驱动要素:农业机械化较人工农作生产效率提升明显,以我国采棉业为例,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数据,2019年机械采棉仅约为人工采棉成本的40%。
政策:农机补贴政策通过提升农户的农机购置能力从而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土地流转政策可使土地由分散化经营转向规模化经营,从而提升农户或合作社机械化生产效率。我国补贴政策有望延续,多项政策支持农机行业发展。
▍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引领市场,我国农机发展处于跟随产业升级阶段。
市场规模:据和仕咨询报告数据,2021年全球农机市场规模1840亿美元;美、法、意、德、日农机产值占比超全球40%,且各个环节已全面进入机械化、自动化、社会化阶段;和仕咨询预计全球农机市场规模2030年将达到3740亿美元,对应2021-2030年CAGR约为8.2%。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1年中国农机市场规模5310亿元,主粮及棉花机械化率高,但其他领域机械化率相对较低,拖拉机及收获机械市场销售额占比超过50%,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中国农机市场总规模2027年将达到7196亿元,对应2021-2027年CAGR约为5.2%。
竞争格局:发达国家巨头规模化竞争和中小企业专业化竞争并存,据和仕咨询数据,2021年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全球市占率约30%;此三者与克拉斯、久保田全球拖拉机市占率近70%,联合收割机市占率80%以上。约翰迪尔2021年单家公司营收规模近我国农机企业营收总和,净利润近中国A股机械行业净利润总和。中国农机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行业集中度趋于提升;国产品牌传统农机国内市场已占据主流,海外品牌高端市场领先,雷沃、一拖等引领国内传统农机市场,2021年拖拉机领域CR3市占率超30%,履带收割机、采棉机领域CR3市占率超80%,大疆、极飞、博创联动等新兴企业在智慧农机领域取得差异化的领先布局。
▍发展趋势:中国农机仍处于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产业升级初期,较欧美日仍有较大差距。
短板突破:我国农机电液控制系统、泵阀、马达、变速箱、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依然依靠采购国外产品,国产核心部件亟待突破。
非主粮作物: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1年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机械化率率依然相对较低,机械化率分别为31%、36%、39%和40%。“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2025年全国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机械化率总体将达到50%以上。
农机4.0:智能化、无人化、环保化理念引领全球农机未来,智慧农机为我国农机行业提供换道超车机遇,据和仕咨询的《2022-2026年中国智慧农业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1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685亿元左右,其中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精细化养殖、农机自动驾驶分别占比40%、35%、15%、10%。据和仕咨询《2022年智慧农业与农机自动驾驶市场研究报告》,2021年全球智慧农业规模超过400亿美元,预计2025年全球智慧农业总产值将达684亿美元,2021-2025年CAGR超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