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化工新材料 >> 超导材料向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拓展

超导材料向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拓展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集团 作者:和仕咨询集团 阅读量:6 发布时间:2025-05-15


超导材料,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降为零的特殊材料,具备完全导电性和完全抗磁性两大特性。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首次发现汞在4.2K(约-269℃)时电阻消失的超导现象以来,超导材料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1986年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更是掀起全球研究热潮,将超导临界温度提升至液氮温区(77K,约-196℃),显著降低制冷成本,为大规模应用带来曙光。从产品类型看,超导材料可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如NbTi、Nb₃Sn,临界温度低于25K)和高温超导材料(如YBCO、Bi系,临界温度高于77K);从产业链视角,上游涵盖铌、钛、钇等原材料供应,中游为超导材料及器件制造,下游则是在电力、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国家高度重视超导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超导材料列为前沿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国家超导技术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加大对超导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推广。这些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引导。

根据和仕咨询集团发布的《中国超导材料产业趋势预测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超导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是超导材料在医疗领域的主要应用。随着国产超导MRI设备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国产化率超60%,成本降低40%,基层医疗市场对超导MRI设备需求增长显著,推动超导材料需求上升。超导电缆、超导限流器等在电力传输中的应用,可降低输电损耗、提高电网稳定性。国家电网规划的35kV/2kA超导限流器2026年将在雄安新区电网商业化运行,在建的超导电缆示范工程累计长度达58公里,2027年将建成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线路,显示出电力领域对超导材料的强劲需求。高速磁悬浮列车采用超导磁体可实现更高速度和更稳定运行。中车集团研制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原型车采用全超导磁悬浮系统,2027年试验时速突破620公里,若未来实现商用化,单列车需消耗1.2吨Bi2223超导线材,将极大拉动超导材料市场需求。

中国超导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2025-2030年年均增长率预计超20%。高温超导材料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预计到2030年其市场份额将提升至30%以上化学气相沉积(CVD)、分子束外延(MBE)、化学溶液沉积(CSD)等制备工艺将持续优化,实现超导薄膜在更广泛基板上均匀沉积,提高超导材料性能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除现有超导材料体系,新型超导材料研究将不断深入,如MgB₂超导体通过纳米掺杂提升临界温度,未来有望替代部分低温超导应用;室温超导材料(LK99衍生材料、碳基超导材料等)虽处实验室阶段,但一旦取得突破,将带来革命性变革。

和仕咨询集团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巩固医疗、电力、交通等传统应用领域基础上,超导材料将向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拓展。超导量子比特在量子计算机中的应用,超导传感器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方面的探索,都为超导材料开辟新的应用空间。产业链上下游将加强协同合作,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上游原材料企业保障稳定供应,中游制造企业提升技术和产能,下游应用企业拓展应用场景。同时,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超导材料制备技术仍有待完善,成本居高不下,低温冷却系统复杂,若技术瓶颈无法突破,将限制产业大规模发展。国际厂商在高端超导材料和技术上的专利布局形成较高准入壁垒,国内企业面临国际竞争压力,在拓展市场和技术创新上面临挑战。国际形势变化可能影响超导材料领域的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关键设备和原材料进口可能受限,制约产业发展。

Online consultation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10-67280121